在第二次北伐失败后,诸葛亮并没有选择撤兵回汉中休整,而是继续发起了第三次北伐。228年冬季配资宝app官方网站,诸葛亮发动了第二次北伐,但由于围攻陈仓未果,最终退回了汉中。到了229年初,诸葛亮便开始了第三次北伐。回顾这次北伐,第二次北伐的举动其实更像是一次虚晃一枪,意在声东击西,真正的战略目的是通过第三次北伐。
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诸葛亮最大的敌人其实并不是曹魏的皇帝或将领,即便对面是一个像阿斗这样的儿皇帝,诸葛亮想要取胜也极为困难。这一点从地图上可以清楚看出。曹魏占据着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,就像一个身处北方、手持大刀向南挥砍的战士,而关中平原正是这把“砍刀”的刀锋。
关中平原土地肥沃,渭水横贯东西,是比四川更早的“天府之国”。魏军的粮草能够在关中就地征集,若不够,还可以通过洛阳与潼关之间的崤山通道不断向关中输送战略物资。而蜀汉的核心区域则在四川盆地,地理位置相对偏远,周围有重山阻隔,且蜀汉的首都汉中盆地处于秦岭南侧。虽然四川盆地肥沃,但要跨过秦岭,面对曹魏的强大力量,诸葛亮想要拿下关中,困难重重。
展开剩余69%曹魏的优势不仅在于物资的充足,还因为关中平原的地形优势,几乎控制着整个西北。而蜀汉的汉中,虽然能够防守,但也存在着巨大的战略劣势。汉中两侧的地理环境使得蜀汉很难稳定防守,东面是曹魏的荆州、上庸、魏兴等郡,西面则是曹魏控制的武都、阴平二郡。这两个地区虽然地形险要,但蜀汉无力通过它们获得足够的支援,曹魏也可以利用这两地对蜀汉发动攻击。
此外,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,必须防范魏军从武都和阴平两地的夹击。武都位于四川与甘肃交界的地区,而阴平是四川盆地的防线,一旦敌人突破阴平,便能够轻松进入四川北部,这对蜀汉是致命的威胁。
为了防止魏军从阴平突破,诸葛亮选择了攻取武都和阴平,以堵住这一战略漏洞。春季,诸葛亮派将军陈式攻打这两个地区。陈式在蜀汉军中并不属于顶尖将领,因此诸葛亮在派遣他出征时并不担心他会遇到太大麻烦,然而诸葛亮也意识到,如果魏军主力前来支援,陈式的军队可能难以抵挡。为了应对这一局面,诸葛亮亲自率军出征,通过祁山道向魏军施加压力,迫使魏军雍州刺史郭淮撤兵,从而为陈式赢得了宝贵的时间。
最终,诸葛亮的计策成功,郭淮识趣地撤退,蜀军顺利攻下了武都和阴平。这一战不仅巩固了蜀汉的防线,还让蜀汉从曹魏手中夺回了这两郡,尽管蜀汉的疆域本就有限,但这场胜利无疑是一大鼓舞。
尽管第一次北伐失败后,诸葛亮曾上表自贬,辞去丞相职务,但他依旧行使着丞相的实际职权。在拿下二郡后,刘禅决定将丞相职务恢复给诸葛亮,因为没有丞相的名分,许多事情确实难以处理。最终,刘禅发布诏书,表彰诸葛亮的功绩,称其为“兴复二郡,威镇凶暴”。
这次北伐虽未完全实现诸葛亮的最终目标,但无疑为蜀汉争取了宝贵的战略空间,也为诸葛亮的治国理政赢得了更多的尊敬。
发布于:天津市辉煌优配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